1 |
生物科学与工程 产业教授 |
1 |
1、做好人才培养,与院校开办对口产业化专业人才的定向培养;开设1门应用型(或实践性)课程,2-3场次讲座,共同培养企业、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,指导院校师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,推行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“双导师制”,探索试行本科学生导师制,安排产业教授参与人才培养的指导工作,并为其提供教学条件。 2、科研合作,合作开展科研项目攻关,联合申报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,通过企业的技术成果,借助高校力量,提炼上升理论知识,实现技术成果的市场化。同时通过技术转让方式,包括技术许可使用和技术的直接转让,以专利技术成果的经营实现。 3、抓好平台建设。由企校共同建立合作创新平台,协同促进“产学研用”深度融合。围绕基础性应用研究和行业高新技术领域的一些前沿研究,共同开展项目研究和科技攻关活动。 4、加强产业基地与高校的深度合作。 围绕产业链创新发展的各个环节,双方加强深度合作,引导和鼓励本校科研人员到企业创新创业;为产业教授所在企业员工技术培训、继续教育等提供支持,推荐优秀毕业生到其所在企业工作。推动企业院校互动,使之成为教学和实习基地、研究生实践工作站等,为学生提供实践创新条件。 5、参与学校学科创优提升活动。 融入学校科学团队建设,针对企业短板与瓶颈问题实施学科与产业对接,提升学科建设水平,提出前瞻性的战略构想和具体举措。 |
昆虫应用与创新创业管理 |
1、在产业界活跃,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行业背景。 2、在行业知名企业担任高级职务,如董事长,总工程师等。 3、具有促进产学研合作,将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,在产业界推广和应用学术知识的能力。 4、具有高级农艺师或相关专业副高级及以上职称,具有高级技师的资格证书。 5、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。 6、具有10年及以上从业经验。 7、获得1项及以上发明专利授权或10项及以上实用新型专利授权。 8、获得省级科技人才称号,拥有国家级或省级荣誉称号,有指导学校师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获得省级以上奖项。 9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,热心参与学校人才培养、科学研究和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等工作。 |
2 |
食品科学与工程 产业教授 |
1 |
1、做好人才培养,与院校开办对口产业化专业人才的定向培养;开设1门应用型(或实践性)课程,2-3场次讲座,共同培养企业、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,推行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“双导师制”,探索试行本科学生导师制,安排产业教授参与人才培养的指导工作,并为其提供教学条件。 2、科研合作,合作开展科研项目攻关,联合申报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,通过企业的技术成果,借助高校力量,提炼上升理论知识,实现技术成果的市场化。同时通过技术转让方式,包括技术许可使用和技术的直接转让,以专利技术成果的经营实现。 3、抓好平台建设。由企校共同建立合作创新平台,协同促进“产学研用”深度融合。围绕基础性应用研究和行业高新技术领域的一些前沿研究,共同开展项目研究和科技攻关活动。 4、加强产业基地与高校的深度合作。围绕产业链创新发展的各个环节,双方加强深度合作,引导和鼓励本校科研人员到企业创新创业;为产业教授所在企业员工技术培训、继续教育等提供支持,推荐优秀毕业生到其所在企业工作。推动企业院校互动,使之成为教学和实习基地、研究生实践工作站等,为学生提供实践创新条件。 5、参与学校学科创优提升活动。融入学校科学团队建设,针对企业短板与瓶颈问题实施学科与产业对接,提升学科建设水平,提出前瞻性的战略构想和具体举措。 |
食品、功能食品、保健食品研发生产 |
1、在产业界活跃,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行业背景。 2、在规模企业担任高级职务,如首席技术官、企业技术中心主任、总监等。 3、具有促进产学研合作,将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,在产业界推广和应用学术知识的能力。 4、具有食品科学与工程或相关专业副高级及以上职称。 5、具有全日制硕士及以上学历。 6、具有15年及以上从业经验。 7、获得5项及以上发明专利授权或10项及以上实用新型专利授权。 8、拥有省级或自治区级科学技术成果30项及以上,有1项及以上产学研成果转化经验。 9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,热心参与学校人才培养、科学研究和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等工作。 |